等待四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以下简称《舌尖3》)终于于大年初四在央视纪录频道和优酷视频同步播出。一经播出,便延续了高话题性、高收视率。据相关数据显示,2月19日至21日播出的前三集平均收视率1.7%,收视比肩同期**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章丘铁锅”的海量订单、天猫销量同比增长6000倍,这些颇能说明“舌尖”的影响力。然而,在重聚吃货们目光的同时却也引发网友们的吐槽,“这分明是‘舌尖上的炊具’、交叉剪辑有点混乱、解说词中用‘食髓知味’(贬义)有待商榷……看不到舌尖美食,只有感人故事。”那么,《舌尖3》在改变风格的背后,有哪些隐情呢?
“我是来看美食的,怎么被种草买了锅?”**集“器”播出后,不少网友如此评论。播出当晚,节目中涉及到的章丘铁锅随即爆红。整个片子由讲述锅、刀、灶、案、笼、坛等器皿器具的这一集打头阵播出,出乎很多人意料。
该集导演骆永红表示,“器具”放在**集,是因为所有的食物再精美,它的源头离不开灶、离不开锅,离不开从食器到盛器。就比如说铁锅,它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成就了鲁菜,还体现在因有铁锅才有了“炒”,而“炒”在中国烹饪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集片名为“香”,以介绍“小吃”为主,该集导演黄鹤带着他的团队用8个月的时间去了20个城市,接触136个人物,调研及拍摄了120种小吃,精挑细选才将云南的稀豆粉,四川的麻辣烫、凉糕,河南的胡辣汤,天津的煎饼果子,泉州的石花膏、面线糊,以及陕西的水盆羊肉展现在大家眼前。
黄鹤表示,中国人一直懂得自然的馈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亘古不变,“希望《舌尖3》能表达中国的地大物博和中国人的智慧。”小吃对于他而言,是儿时的记忆,是对故乡的思念,对味道的坚守,对技艺的传承,还有顺应时代的活力。但在部分观众看来,无论是经营着煎饼果子摊的下岗女工红姐,还是弃医从商的麻辣烫女婿,都让人感觉煽情的成分多,而且两种小吃本身也没太讲透。
第三季的“宴”也被吐槽在“礼仪”上着墨过多,而停留在美食本身的很多镜头都只有几秒,“舌尖系列之前每一个人物,几乎都和食物本身有着直接的关联。这一集讲个70岁才开始收徒的老武术家,讲师徒传承讲了10分钟都没菜什么事……终于要筹备寿宴了,却没等到美食的制作过程。*后来一句,吃什么老武术家根本就不在乎,在乎的是徒弟和传承……”有网友评价只能“呵呵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