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河正在改变流向,如同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艰难而又伟大的转型。
我们所面对的风险潜藏于金融恐慌、过度投资、房地产泡沫破裂、地方**高负债和重化工业产能过剩等方面。即使以中国已经成功应对的挑战为参照,在经济增速换挡期,如何实现更加平衡的增长,也是一项异常艰*的考验。
值得期待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推动力的新经济的兴起,让中国经济看到了新曙光。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把人类推进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并存的三元社会,并且,信息文明正在大步流星赶超工业文明,带动新经济在全世界蓬勃兴起。
顺势而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也成为一条条汇入新经济的大河。**是一条大河,**是一条大河,淘宝也是一条大河,流量、用户、数据、信息形成滔滔江水。大河所过,形成生态,营养水土。看新闻、听音乐、订机票、买螃蟹、聊八卦、找掐架……互联网上江河纵横,新经济蓬勃发展。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基于信息不对称形成的传统金融市场不断萎缩,金融机构面临**空间压缩、服务方式转型、服务能力提升的*大挑战,大量企业不得不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产业链重构和价值链延伸,重塑商业模式。勇敢者开始果断地**自己的世纪,并将由此带动中国金融产业整体升级,自信地与世界对话。
*先,新金融机构本身就是数据技术公司。从需求来看,用户随时随地处于“在线”状态,其偏好、行为,甚至心情被实时发现和追踪,越来越多的实时化、多样化、个性化、碎片化的信息将被采集,使金融需求显性化,更容易被低成本地发现。从供给来看,大数据不仅为金融提供了**定位,而且降低了风险管控成本,丰富了营销和风险管控的手段,使能够获得银行信贷资源的人群得以向下延伸。金融的需求和供给,因此得到了更好的匹配。
其次,新金融具备鲜明的“人”的特征,也会以消费金融为主战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数字化的兴起深刻改变了客户的金融意识、行为和决策模式。人们通过网络自主获取信息并决策,自主选择接受服务的时间,自主选择接受服务的渠道,所有的产品一出现就处于*低的价格水平。这些**都将倒逼整个金融行业发生改变,包括金融服务的生活化、金融服务覆盖客群的下沉、金融服务地域覆盖的拓展等,让金融实现真正的“普惠”。
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仍处于初级形态,P2P、手机*包、**器具、互联网证券账号、互联网理财、****等,直奔主题,从现有的金融产品出发,进行改造使之互联网化,功能局限于服务用户个人,并未深化服务于新经济、新业态,未能充分满足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娱乐、互联网餐饮等场景化需求。
这些新业态里不仅有个人的互联网金融需求,还有企业和价值链重整的全方位金融需求,而这些将极大丰富互联网金融未来的想象和发展空间。比如,互联网娱乐,在网络文学、观影、视频、游戏等领域存在资金融通、安全支付、账户安全等需求;在线医疗使得医疗成本降低,求医更加便捷,在产业链上则产生技术投资、视频连线、高速通信、健康保险等需求;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餐饮、在线打车等,需要移动化、众筹、支付三方面的特色金融服务;而网络购物*为复杂,交易过程和交易相关方产生担保、保险、支付、借贷的金融需求。
这些新业态具有的个人化、在线化、碎片化特点,要求新金融服务必须深度研究,精心挖掘客户需求,以“医生+教练”的角色,基于三种逻辑提供金融服务。
只抓痛点,不断收敛。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愿景和商业模式,但在互联网公司的痛点和尖叫声中,很难找到知音和共鸣。体验简单、处理快捷、一键解决是许多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中屡试不爽的口诀。下一步,可以在快捷支付、信用支付基础上,运用可穿戴技术、生物技术等***进一步提升支付体验。此外,为提升融资和授信速度,新金融机构应基于大数据、信息处理、网络征信等基础,实现自动化审批和快速处理。
坚持小而美,拒绝大而全。互联网的长尾理论使低成本的个性化服务成为现实,这正是无数传统金融机构多年追求而难以达成的目标。新金融服务应当借助网络力量拓展更多产品来源,满足客户独特需求。
从渠道为王到场景为王。线下网点的布局、服务和销售能力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核心资产。而年轻一代客户,追求社交化、互动、好玩,这样的生活场景,才是未来的主流。从商品、信息、交流的场景,以及由这些场景打造的线上线下生态圈,正以简单、实时等新元素打动用户。当然,互联网上的交易形态更为复杂,并且虚拟化、在线化,容易发生账户丢失、隐私泄密等风险,互联网金融机构应当主动研究,积极化解这些风险,包括线上交易前的信用风险、交易中的安全、交易后的退货保障等,以场景为依托,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为新经济的生态提供水分和阳光。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大海。顺应发展潮流的新金融机构,将坚持自己的专业态度和勤奋精神,踏着坚定的脚步,走向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