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需5个副中心城市保定众望所归

2014-10-15来源 : 互联网

京津冀三地2013年GDP总量6.2万亿元,江浙沪三地2013年GDP总量11.83万亿元。京津冀的GDP仅相当于江浙沪的52.4%。

然而,若京、津跟沪相比,差距不大。2013年北京GDP 1.95万亿,天津1.43万亿元,上海2.16万亿元。显然,“河北洼地”成了京津冀发展的羁绊。

江浙沪之所以强大,与“苏锡常”城市群不无关系,这块面积并不比京津冀大的版图上,每一个城市亮出来,都是中国经济版图上响当当的角色。

京津冀的“苏锡常”在哪里?

京津冀腹地,尤其是河北,有太多城市渴望从环*都经济圈中崛起。

自今年4月“保定将成为**副中心”的传言见诸**,关于副中心的提法就未曾间断。不只保定,离北京较近的石家庄、唐山、廊坊,甚至更远的邯郸、秦皇岛,一波接一波的“副中心”**造势,都显示出这些城市强烈的“副中心”情结。

作为中国经济的强大发动机,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之路正为京津冀发展战略的形成提供日臻成熟的范本。

据北京大学杨开忠教授介绍,在长三角,市区人口大于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有上海和南京;在京津冀,有北京和天津—特大城市人口对比,双方不分伯仲。但是,市区人口在200万到500万的大城市数量,京津冀与长三角相比,差距实在不小。在长三角,有杭州、苏州、徐州、淮安等9个城市,而京津冀只有石家庄和唐山两个城市。

此外,100万到200万的中等城市中,长三角有盐城、宿迁、台州等6个城市,而京津冀地区只有邯郸和保定两个城市。

常年研究区域经济的杨开忠教授指出,城市发展的早期是单中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向多中心化,再发展下去,就成了区域。

杨开忠说:“目前京津冀发展处在一个多中心化向**一体化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应该努力去解决京津冀多中心化发展的问题。”“要把培育200万到500万人口这样一些大城市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提出来。这些大城市,都可以称作京津冀的副中心城市,或者是京津冀的区域中心城市。”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