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明清黄花梨家具大多以色浅的糠梨为主,例如《明式家具珍赏》中那些明式精品,很少有紫褐色的油梨制器。古代文人所欣赏的动静皆宜、不闹不喧,正是通过浅色黄花梨活泼、明快的主色调表现出来的。
和荷叶形笔海一样,同样是色浅的干黄料,打磨后的***将黄花梨清晰的纹理、明亮的穿透感,以及油润的细腻融合在一起,呈现出特别的效果。从图上看,倒扣着的木钵像一只翻转的金元宝,各式各样的条纹、图案随机地分布在浅黄底上,局部看似杂乱无章、总体感觉却并不凌乱。
除此之外,大大小小的鬼脸随处可见,如果仔细观察,其中不乏**的狗头图样。在鬼脸疖子旁边,朝两个方向生长的木纹在此处交汇,加上十足的油性,形成水波纹,显现出被侵透后的半透明效果,一点点光照即闪耀出夺目的光芒。
在这异常扭曲的树头料上,很难找到顺直大料上常有的麦穗纹棕眼结构,只见针眼般截面的不远处,紧邻着几条细长的管孔状棕眼,然后是大片大片的空白,仿佛玉石表面不见一根毛孔。
当石块阻挡树根向下生长,只能沿其边缘绕行,有的还将石头包裹,形成木包石。去除嵌夹的石块,中凹的木料形成天然的钵形,表面从头至尾常出现相对顺直的木纹。由于遇石生长缓慢,木油沉积,加上干黄料颜色浅透,灯光下眩晕变幻、光感强烈,足以与绫罗锦缎的光泽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