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造纸原料,如今的美味食材,这两个怎么看也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元素,沅江市将之有机结合起来了。5月15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的媒体记者走进沅江,看芦苇如何华丽转身,成为健康美味,并解决生态环境*理难题的。
沅江市地处南洞庭湖腹地,广袤的湖泊湿地孕育了**特色的野生芦苇资源,是全国*大的芦苇高产区,素称“芦苇之乡”,坐拥湿地120万多亩。借助丰富的芦苇资源,造纸业一度成为沅江的主要经济支柱。仅2006年,沅江纸厂产值就达6.4亿元、创税近1亿元。然而,造纸业给沅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为改变造纸业带来的污染,产业转型被提上日程,这时,沅江芦笋逐渐进入大家视线。
沅江居民芦笋食用历史悠久,*早记载始于“五代十国”,至今已有1100多年。据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沅江芦笋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排毒去脂、抑制高血压、防癌*癌等功效,**药用开发价值。2014年起,沅江市着力发掘“沅江芦笋”食用功能和药用价值,推动芦苇造纸业向芦笋食品业转型,培育市域经济发展新动能。经过几年的发展,沅江市芦笋生产企业从原来6家发展至24家,固定资产投资达3.2亿元,全年加工芦笋3.5万吨左右。2017年,沅江芦笋实现综合产值25亿元,已开发佐餐类、休闲即食类、饮品类等9大类21种特色产品。
据了解,芦苇作为普通造纸原料,每吨均价仅420元,且供大于求;而芦笋作为绿色健康食材,普通成品每公斤10至15元,芦笋纤维粉每公斤约200元,附加值呈几何级数增长,且产销两旺。沅江市芦笋办主任熊立波介绍,芦笋采摘高峰期,每天用工达15000人,人均每天收入300元左右。芦笋产业的强势崛起,有效缓解了当地群众就业压力,成为脱贫攻坚的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