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聚永高粮酒是天津三大传统出口名酒之一,是天津酒业的代表和天津大直沽酒业的**传人,是中国出口*多的高度白酒。据史料记载,天津白酒酿造业早在元泰定三年(1326年)就已出现,到清代鼎盛时期,大直沽成为当时天津的酿酒汇集地。悠悠岁月的淘洗,使大直沽酒形成了一套以义聚永高粮酒为代表的*特传统酿制技艺。
元代,天津卫的大直沽因其*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当时南粮北运的重要枢纽,因此呈现出“东吴转海输稻粳,一夕潮来集万船”的繁荣景象。而当时众多的航海者也将对海神天妃的信仰,带到这里并迅速传播。元代的《元海运志》中称:“于是省臣漕臣,斋戒卜吉天妃灵慈宫。”南方运来的稻米,辽东运来的高粱,都是酿酒的上佳原料,再加上大直沽靠近海河,又为酿酒提供了充足**水源。于是,天津的酿酒业便孕育而生。
当时促进天津酿酒业的大发展,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无论官方祭奠还是民间祭奠,都用大直沽的酒作为祭祀用酒;二是船工们经海上辛苦劳作,到这里停靠歇息,往往需要饮酒解乏。明人《直沽棹歌》云:“天妃庙对直沽开,津鼓连船柳下催;酾酒未终舟子报,柁楼黄碟早飞来。”描述的即是航海者抵达直沽后在天妃庙前以酒行祀的风俗。此后数**间,大直沽酒业日趋兴盛,并逐渐传播到港澳台及东南亚信仰妈祖的华人文化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酒文化与妈祖文化相结合的纽带。
天津酿酒业到了清代更加兴盛,烧锅总数达几十家,从业人员约2000人之众,名声也越来越大。乾隆年间诗人崔旭在《津门百咏·大直沽》中赞誉直沽美酒:“名酒同称大直沽,色如琥珀白如酥。”还有诗称:“人马过直沽,酒闻十里香。”但在庞大的民间酿酒业中,可圈可点的不多,只有烧锅“义聚永”不仅规模*大且*具代表性。因为“义聚永”将南曲和北曲进行对比,将不同成分、不同种类的酒进行试验,传承元代的直沽烧锅技艺,研制出一套制曲工艺,并在发酵过程中加入酸浆,提高酒曲的活力,大大地提升了产酒率,使天津清香型白酒在清朝乾隆后期便以其特有的风格享誉津门。时至今日,国内外**不衰的“义聚永”金星牌旗下系列酒,仍保留着这种传统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