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间,宁河县委大院从全县的“地标”建筑变成了全市*破旧的**办公楼之一。由于将财政资金优先投入民计民生,县委大院的三次搬迁计划不仅全部搁浅,连院里的景观区也改建成了开放式公园。拥挤、甚至有些寒酸的县委大院,却让老百姓打心底里喜欢。
记者昨天一早来到宁河县委大院采访,院门口正对着一片环境宜人的街心公园,跑步、打太极、抖空竹的人不少。家住附近的刘明顺大爷告诉记者,他每天一早一晚都要到这儿来锻炼,“原来这里是县委大院内部的景观区,边上有围栏,五六年前全都拆了。”为了给附近居民增加一个活动休闲场所,宁河县委县** “割”出景观区改建成公园,这一“割”让大院的面积少了近一半,从大门进入办公楼只有十几步。
走进县委大院,记者看到,县委办公楼是一座普通的四层砖楼。楼道墙皮脱落,地板咯吱作响,几扇窗户破了洞却仅用报纸塞严,办公室里多数桌椅都已在20年以上……很难想象,这样破旧的办公楼,出自经济增速居全市**、财政收入5年时间从9亿元增长到近百亿元的“经济强县”。
“有*使在刀刃上,不该花的坚决不花一分。”这是宁河县从**到基层的准则。县财政局局长张雷告诉记者,这些年宁河县有三次盖新大楼的机会, “上世纪九十年代,农田水利、自来水等民生项目需要*,盖新楼的计划搁置了;2010年,七里海大道建设需要14亿元,盖新楼的*全修了路;今年**把更多财力投向教育、医疗,盖新楼的提议又被否决了。”
今年即将退休的县委后勤干部冯立志在这里工作了30年,“大院里修修补补的活干多了,也很有感情。”他说,县委、县**、县人大380多人在楼里办公是有点挤,但也“挤”出了友谊和默契;大院里地面、墙壁、电路等设施慢慢老化了,但大家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却一直在增长。
百姓眼里,宁河县这几年有三多:新增公路里程多,从全市交通*不发达区县成为高速路里程全市**;新增乡镇中学多,全县*好的建筑是学校;社区卫生服务站增多,有个头疼脑热在村里就能解决。宁河县县委书记李树起说:“办公楼建得再霸气,也不如实实在在地为民之举,能在百姓心中立得住。”
代表委员赞“*美县委大院” 彰显为民务实清廉好作风
本报日前刊发的报道《百姓眼里的“*美县委大院”》在今年“两会”上引发热议。参加“两会”分组讨论的边仁权、张大为、王启锁、李晓颖等人大代表,王永正、卢静、侯焕昌等政协委员纷纷称赞,宁河县委的办公场所虽然老旧,却体现出党政机关为民、务实、清廉的好作风。
代表委员们认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些寒酸的老旧院子之所以得到百姓的认可和喜爱,让人看到的是共产党人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为民之举。老旧县委大院让**与群众更容易产生亲切感,更容易零距离接触,更容易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其实,本市郊区的一些县乡近年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经济实力日益壮大,学校、医院、养老院、剧院等公共设施拔地而起,百姓住上了洋楼、高楼,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老旧**大院,却几十年都未曾改变。新的一年,本市各级党政机关应当秉承真心实意、勤俭节约的作风,“好钢用到刀刃上,财政优先用于民计民生”,继续踏踏实实地为百姓谋福祉、干实事,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