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孩子为何难“跳龙门”

2014-10-31来源 : 互联网

前不久,关于“寒门难出贵子”的讨论在互联网上迅速蔓延,与此同时,《南方周末》的一篇《穷孩子没有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报道,更是备受各界关注。

报道称,“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30年来,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在逐渐陷入停顿。

文章援引“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一文中有关数据表明,中国**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到底是何种原因造成“寒门再难出贵子”?有人把这种现象归罪于当下的一些高考政策。一位负责在地方招生的北京某**大学教师表示,“保送、加分、自招等高考政策叠加了优越家庭的优势,寒门子弟拿什么和他们竞争?靠什么改变命运?”

在求职上,农村学生同样处于劣势。现实屡屡表明,竞争者个人能力**重要,重要的是家庭背景和人脉关系;这在一些公务员考试和垄断国企招聘时,表现得尤其明显。于是,“贫二代”、“富二代”、“官二代”等概念日渐清晰,人们感到改变命运的渠道越来越窄。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正在加剧,这不仅体现在高校上,也体现在城市里。这种不均衡,一方面令农村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一方面又让城里孩子天然分出了贵贱——即使你随父母进了城,其外来人员子女的“出身”依然让你难以和城里孩子同享城里的教育资源。

农民工子弟学校总是简陋而地处偏远,一不小心,还有被拆掉的可能。不管你有多**,不管你在北京住多久,哪怕你是在北京出生,从零岁一直到18 岁考大学,你从未离开过北京,但由于你没有北京户口,你依然是个外地生。你中考成绩很**,但你的考生信息表上,却赫然印着:“该考生无报考资格”这样让 人气馁和自卑的铅字……

如今,农村孩子想的是“有没有学上”,城里孩子想的则是“上什么样的学”。在城里,你可以有N多种选择,来铺就和设计未来的道路。当山里孩子怕 磨坏了新买的鞋,把鞋挎在脖子上,光着脚丫去上学的时候,城里孩子正坐在一年8万元学费的**班里,听外教讲那些有趣的“美国往事”……

也许你会说,这一切都是命运,是阶层不同,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本就生活在两个世界。但不要忘记,抛开家庭条件这一“客观”因素,我们忽视了一个更重要的,也是*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受教育的“权利”难以抗衡无处不在的“权力”。

上海大学顾骏教授认为:中国阶层划分应该用一个同心圆来表述,而同心圆的核心就是“权力”;离权力越远的人,就像螺旋转动一样,被抛出局外。

在笔者看来,这一划分不仅形象地描述了中国阶层的现状,也指出了阶层固化的**,即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私有化、部门化,权力部门利益化,部门利益制度化,权力使用交易化等,都是权力异化的表征;而阶层固化则是权力异化的副产品。

要想“寒门出贵子”存在可能,归根结底是要约束与规范公权力,以**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平等的竞争机会和上升通道。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