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对日本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产生了影响,其中也包括日本奶粉。日本明*奶粉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已将生产基地由日本迁至澳大利亚。对于消费者质疑的 “双重标准,明*负责人则澄清:使用的是营养指标,非质量标准。虽然供中国奶粉是用中国国标生产,但质量上不会有影响。
明*奶粉的发言人声称所谓的“双重标准,主要是营养指标,并非质量标准。这个声明却未能释疑,公众依然不放心,就是因为目前乳业国标太低,以致于质量安全问题频出,国产奶粉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洋奶粉已攻陷下“半壁江山。在消费者眼里,既然生产存在着“双重标准,那么产品质量肯定会存在差别,这也是经济规律嘛,标准低的自然生产成本也低,企业何乐而不为。
一个产品,两种标准,内外有别,不光是洋奶粉,其它洋货也有类似情况,这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了。消费者当然不乐意,花*买洋货,不仅是看中洋货品牌,更重要是买个放心,即便贵一点也认了。可是,拿到手的东西,居然跟在国外销售的产品有差别,岂能不失望。可厂家说了,这是按照中国国标生产的,质量**有**,有啥法子咧,谁让咱国标水平那么低呐!
前阵子曾经报道过,玩具厂家搞“双重标准,出口欧美的玩具产品,要比在国内销售的玩具生产质量标准更高。其原因就是欧美国家对于玩具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厂家要是稍微一降低标准,就会面临退货甚至*额索赔的局面,于是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抓质量。而国内玩具的质量标准很低,生产厂家只要满足国标就可过关*到*,当然也就没有动力去自我设限提***了。把这个道理,放在洋奶粉身上,以及其它洋货身上,就可以理解了,都是异曲同工的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