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被泄漏 常遭陌生电话短信诈骗推销

2014-10-26来源 : 互联网

本来只有朋友、同学或亲戚知道的电话,会经常被陌生人打过来推销产品或骗术;前一秒还在纳闷自己的电话是如何被泄露的,后一秒包括电话号码在内的个人信息可能已被倒卖多次……其实,不用说各种**的、难以被察觉的监控技术和黑客技术使个人身份信息等隐私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就连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极为普通的举动,也会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出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七成以上的受调查者担心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而在这些受调查者中,还有不少人曾经遭遇过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带来的骗局。

案例骗局一:以丧葬费名义让家属“交税”

今年8月初,市民曲女士在为姥姥办死亡证明时,分别在派出所、居委会和社区卫生院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然而,让曲女士没想到的是,不出半个小时,自己的手机就接到自称是上海红十字会的电话,要给曲女士的银行卡打丧葬费,只是需要先交纳一万元的税款。在此之后,陆续有来自“北京红十字会”、“**丧葬组织”等十几通电话打来,都是以打丧葬费的名义要曲女士先交纳一定数额的税款。警觉性强的曲女士虽然没有受骗,但是对自己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这段插曲也是感到哭笑不得。

骗局二:冒用身份办***套现

今年5月,和平区人民检察院对三名骗取百余张***、疯狂套现167万余元的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被告人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零六个月,被告人邓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被告人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据介绍,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被告人王某先后伙同被告人邓某、张某,用在本市和平区某百货盗窃的百余名员工身份证复印件,到某标牌店制作了本市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假工作证。后冒充上述单位工作人员先后骗取两家银行***107张。将***开通后,被告人王某又分别伙同被告人邓某、张某先后在天津市、北京市的多家商铺**套取现金人民币共计167万余元。银行报案后,公安机关将被告人王某、邓某、张某抓获归案。

骗局三:虚假招聘藏**陷阱

市民王先生的女儿王珊珊(化名)曾通过招聘网站投放简历。没过多久,本市某公司就向珊珊抛出了“橄榄枝”。于是王姗姗应约到和平区某楼宇内的一个房间进行面试,没想到自称是该公司工作人员的犯罪嫌疑人不仅用蘸了药水的口罩布将其捂晕并控制起来,之后还要挟王姗姗让家人拿*来赎她。

据犯罪嫌疑人时候交代,他就是因为在招聘网站上看到珊珊投放的简历,见有机可乘便购买犯罪工具,临时租赁犯罪场所,私办假身份证并虚构招聘事实,使用药物胁迫王珊珊长达约9小时,并索要3万多元。*终,和平区人民检察院对其依法批准逮捕,并提起公诉,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五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 2万元。

骗局四:**“摇”出诈骗*劫

**“摇一摇”功能可迅速找到在同一时刻摇晃手机的用户,而这一神奇功能在带来交友乐趣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获取被害人信息、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

通过**,犯罪嫌疑人孙某用假名约女子龚某见面。见面后,孙某驾车将龚某拉至河北区宜美道与宜廉路交口附近后,将龚某骗下车并开车离开现场,之后,孙某将龚某放在汽车内的挎包*走,内有iphone4手机一部、**戒指两个及银行卡等物品。之后,孙某又利用**结识了女子杨某,并如法炮制将被害人杨某放在汽车内的手包*走,内有人民币1000余元及身份证、银行卡等物。后孙某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5000元。

骗局五:以“升级”等名义骗*

市民赵女士的*包里装满了各种类型的积分卡、会员卡和优惠卡,在赵女士看来,办卡虽然有不少优惠和方便,但自己也经常成为骗子的目标,经常会被各种骚扰和诈骗电话弄得不厌其烦。

“每个月都会收到大量的手机短信,全国各地的号码都有,不少是我办理卡片时相关产品的促销信息,也有一些电话是借用户升级的名义骗我汇*。”赵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肯定是我在办卡时填写的个人信息被商家对外泄露出去了,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知道我的详细信息,还知道我使用相关产品呢?”赵女士告诉记者,有的商家为了向顾客推荐产品,会拿着其他顾客办卡时填写的个人信息小册子给新客人,以此表明自己的客源广、产品好,但这其实很容易将其他客人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

现状 有意无意间 信息被泄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个人信息被泄露、盗用和滥用的案例,与许多人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有直接关系。不少受访者承认,他们经常会有意无意的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例如:市民陈先生接受陌生人的问卷调查时,在对方的要求下,留下了自己的真实姓名、电话、工作单位等信息,之后就接到不少垃圾短信和诈骗电话;拥有大量积分卡会员卡的赵女士也是在办理卡片时,不假思索地填写了真实详尽的个人信息。而这些个人信息,很有可能会因为商家的管理不善或者恶意泄露而被不法分子盗用。

有关专家提醒,市民在商场、宾馆等场所消费时*好不要留下个人信息,在办理一些必须提供自己个人信息的社会事务时,可以与接受信息方约定保密条款,要求对方不得将个人信息透露。一旦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且造成不良后果时,应注意及时搜集证据,为维权做好准备。

贴士 个人信息泄露 你中招了吗?

记者将采访中市民反映的个人信息遭泄露的情况进行了分类,读者朋友不妨来看看你是否中招。

一 请朋友帮忙收集。一些商家或个人充分利用自己的朋友网络,请他们帮忙提供单位同事或周围其他人的个人信息。

二 自行套取。他们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注册、会员登记等方式收集用户姓名、职业、年龄、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近年来在一些大中城市兴起的商业信函公司,就是通过收集、买卖用户“名址库”来赢利的。

三 一些商家对个人信息管理不善或恶意泄露。消费者在就医、求职、买车、买房、买保险,办理各种会员卡、优惠卡或银行卡时,往往会填写真实详尽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资料可能由于随手乱扔、保存不善或倒卖牟利而被泄露出去。

四 网络登录申请邮箱、注册进入聊天室或游戏厅时填写的个人信息也有可能被泄露。

五 名片代印机构储存的大量个人信息。

六 只要你的真实信息从一个渠道被泄露,这些信息就会被作为含金量高的信息四处转卖。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