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单位是否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群众就医方便吗?老百姓出行与致富有何难题?……连日来,围绕事关市民切身利益的事,记者走进部分单位、村庄,实地走访,探究本市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深化整改落实专项整*带来的点滴新变。
2014年9月10日14时20分,记者随本市某公司员工王女士走进南开科技企业服务中心,大厅里并没有排起长队。南开国税局综合服务窗口旁,是一台ARM自助办税终端机。王女士在机器上输入纳税人识别号,登录系统,点击发票认证,选择发票种类,按系统提示,将一叠增值税进项发票放入扫描口,14时22分,二十几张发票认证完毕。
“作为会计,认证发票是每个月必须干的活,以前是人工认证,得拿着税务登记证,下半个月去认证本月发票,月底办事人扎堆,每个窗口排队少说五六个人,认证一次发票得20多分钟。现在,有了这个系统,像银行ATM机一样,只要拿着发票,在机器上输入纳税人识别号,随时可以认证,到月底打印个汇总表出来就可以了。”王女士说。
见一位前来办事的市民不大熟悉自助办税终端机的使用,站在机器旁的工作人员手把手教起她。“服务态度也比以前好多了。”王女士回忆,上月底,由于需要认证的发票数量较多,她选择在人工窗口认证,一张发票由于右上角的密码符超过指定密码区不能通过验证。“我正着急呢,工作人员建议我,回去找找发票另外一联,下次带过来,看能不能通过认证。”